【中国好手艺?】

大黄制鼓

讲述人:河南省平顶山市非遗项目大黄制鼓代表性传承人刘太

咚—咚—咚!……又一面新鼓做成了,心里真舒坦!

老汉我今年70岁,干制鼓行当50多年了。我们家在大黄村算制鼓世家,“大黄制鼓”传到我这,已是第五代。

中国好手艺_:大黄制鼓插图

传统手工制鼓,工序几十道呢。有《制鼓歌》唱道:“蒙一皮,密钉钉,晴雨天,音不变。”其中说到了几个主要工序:制鼓圈、制鼓皮、张鼓、定鼓音。

制鼓圈,又称制鼓腔。选材最好是家槐桑树、榆树和桐树。将木板按需截段,打上墨线,锯成弓形,晒后炕干,用自制牛皮胶黏合成严丝合缝儿的鼓圈。

中国好手艺_:大黄制鼓插图1

制鼓皮,先要把鲜黄牛皮放在冷石灰水中泡几天,捞出来,刮去皮表的毛、皮里的肉。刮牛皮是技巧活,手法轻了,刮不净;重了,又会把牛皮刮穿。牛皮的厚薄不一,也会影响鼓音。

张鼓时,把切成圆形的牛皮,蒙在鼓圈上端,牛皮四周打上孔,穿上绳子,绑在制鼓架下端,拽紧。

中国好手艺_:大黄制鼓插图2

定鼓音,那是一个绝活,俗称“盘鼓”。鼓的大小不同,定鼓音的方法也不一样。小型鼓定鼓音时,用铁锤不断敲打鼓面,待鼓皮松活了,再将拴鼓皮的绳子往紧处勒,如此反复操作。大中型鼓定鼓音时,需要人穿着平底布鞋,上到鼓面,用脚踩踏鼓面。踩一会儿,人下来,把拴鼓皮的绳勒紧,再上去接着踩。这看起来像是在“跳舞”,却累得很,几个小时下来,浑身是汗。“跳舞”的功夫到家了,鼓面会更有张力;张力足,鼓音才会清脆浑厚,传得久远。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6日01版

中国好手艺_:大黄制鼓插图3

总策划:杨谷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方舟 李宜蒙

诵读:董大正

动画:李宜蒙

视觉设计:孔鹏

采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郭明远

制作:光明网新闻中心

来源: 光明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