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山西永济的一片空地上,随着一声轰鸣,螺旋桨发出呼呼的声音,飞机各部件已经检查完毕,侯占虎与同伴打完招呼过后,驾驶着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飞机驶向天空。
低头看着家人朋友在地上和他招手,为他欢呼,心中不由为自己感到骄傲,随即对着天空呐喊:“我成功了!”
山间回荡着他的声音,这是成功的喜悦。
侯占虎不是什么机械专家,也不是科学家,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一家人都住在山西永济。
侯占虎从小就想自己制造飞机,他想像飞行员一样飞上蓝天,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但凡有什么与航空有关的活动,侯占虎都会第一时间参与。
侯占虎十来岁时,正在上小学五年级,放学过后听大人说市里运来了一架大飞机,并且要进行展览,广大市民都可以去参观。
侯占虎听完消息,非常兴奋,立马骑着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尽管一口气骑了十五公里的路程,但他丝毫不觉得疲惫,满心欢喜,异常兴奋。
等终于见到了大飞机,精密的设计让他叹为观止,这也让他明白想要靠自己设计一架飞机难于登天,但也更加坚定了他内心的梦想。
不知不觉到了初中毕业,侯占虎没有选择继续读高中,他想像父亲一样去当兵,当一名航空兵。
然而事实并不如他所愿,他只能选择另一条路,成为了一名武警。
成为一名武警并不影响他追寻制造飞机的梦想,他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在训练之余,疯狂汲取航空领域的专业知识。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谦虚向懂行的人请教,每个月的工资一半寄回家里,一般被他用来购买相关的书籍以及设备。
当时的战友们并不是很理解他一门心思都在造飞机上这件事,不过他也没有影响正常的训练和工作,权当是个人爱好了。
2005年,侯占虎退伍回到老家,虽然他的父亲是一名退役的士兵,但退伍后他没有正式的工作,只能和母亲回到老家种地为生。
年轻的侯占虎先是在家和父母种地,但考虑到如果种一辈子地,自己造飞机的梦想肯定到死也不会实现。
于是侯占虎告别了父母,外出打工,他的第一站是家乡的一个工厂。
虽然身处一个地级市,但当地的工资水平也够他们一家人生活了,不过他志不在此,不久辞掉工作辗转到了北京。
他希望能在首都挣到一笔钱支撑起他的飞机计划。
光荣退役的身份给他找工作带来了便利,他顺利到一家地产公司负责物业的相关工作。
到了北京,他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地处首都,这里有比家乡更多的资源,工资也比家乡高很多,刚开始工作时他的年薪为十万左右。
之后有了经验加成,候占虎每年可以挣个十几万,依旧是一半寄回家中,一半留给自己生活。
侯占虎平时生活节俭,就是为了给自己的造飞机计划预留一份储备金。
储备金的积攒给他提供了更坚实的后盾,同时也愈发激励着他造飞机的想法。
在北京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这里充斥着各种兴趣班,各种俱乐部。
侯占虎正是利用了这些资源不断学习航天知识,和志同道合之人一起沟通交流,相互探讨,更是与兴趣班和俱乐部的同学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侯占虎的北京之旅可谓是收获颇丰,在这里他还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刚谈恋爱时,得知侯占虎是一位飞机爱好者,妻子还很崇拜他,但当得知他的造飞机计划时,女友脸上却露出了尴尬的质疑。
她很清楚他们都只是普通人,尤其侯占虎并没有进入专业的机构或者大学深造,平时全靠自学和报民间的课程,她始终无法相信侯占虎能够实现梦想。
况且,一般人都知道,要造一架飞机,不仅需要场地,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侯占虎只有一个人,总共的存款也就几万块,怎么可能凭空造一架飞机出来?
对于女友的质疑,侯占虎并未做过多的解释,而是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他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和周末则去参加各种飞机爱好者组织的活动。
妻子的质疑在见到他如此刻苦时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欣赏,他有说到做到的决心,不是个只会叭叭张嘴吹牛的人。
这种质疑侯占虎已经经历太多了,从家里老父老母和街坊邻居,到部队里的战友,直到现在女友的质疑。
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要做的本来就不是一般人会做的事,他根本不需要无谓的争吵或解释,只会用行动表示内心的坚定,时间会证明他的努力。
获得了女友支持,侯占虎更是意气风发,卖力的工作和学习,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稳定,他们终于确定彼此就是要相伴一生的人,在2008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2019年,侯占虎的飞机储备金已经有了12万元,侯占虎认为时机已到,是时候正式开启他的造飞机计划了。
侯占虎人在北京,便想在北京找一个仓库来造飞机,奈何作为首都,北京的物价太贵,十二万元的预算光是租房可能就去了一半。
况且当时的侯占虎夫妻生活也非常拮据,侯占虎在公司上班,妻子负责照顾家里。
平时妻子也会在人流多的地方摆地摊卖些小东西,但生意一般,每个月只有三四千的盈利,这些钱除去房租和买菜吃饭也所剩无几,老家的母亲也经常生病,时常需要寄钱回去。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侯占虎还是按照计划开始造飞机,北京房租太贵,那就回老家,还能照看父母,可谓一举两得,妻子也没有意见。
2020年,侯占虎与妻子回到了老家,时值疫情,夫妻俩无法外出,侯占虎当即拍板,就在老家造飞机。
要是在北京的话,碍于每日还要工作,根本无暇落实造飞机计划,所得的知识仅仅来源于书本,没有实践经验。
老家消费水平低,不用租房,农村的土地更是多得是,随时都可以开始。
说做就做,侯占虎想起当年与朋友的约定,联系了在北京认识的陕西好友薛东宏,他也和侯占虎一样,想要在有生之年制造一架飞机。
与好友约好后,侯占虎马上赶往陕西好友家,二人达成共识,就地开始了计划。
先是画图纸,两个非专业的青年画得一手好图纸,紧接着就是购买材料。
制造飞机的材料要求较高,因此花费也比较大。
材料购买回来后,还需要根据图上的尺寸组装,稍稍有丝毫误差就会影响到后续飞行,除去这些关键的东西需要二人亲自设计制作,其他的诸如发动机之类的,都需要购买和改装。
二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飞机制造,每天完工时都是一身灰,但这些辛苦在二人看来都是值得的。
他们虽然一直怀揣着造飞机的梦想,但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实现。
经过二人的不懈努力,飞机很快进入最后的测试仪表和数据检验阶段,这是整个制造过程最艰难的阶段。
他们需要根据测算出来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实在不能解决的,就去咨询相关的专家,或者在网上寻找相应的资料。
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烦恼或抱怨,反而很享受这个追逐梦想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才使得他们感到真实,感到富有挑战。
七个月后,侯占虎和薛东宏终于完成了他们的飞机计划,一架黄色的小飞机展现在二人眼前,他们望着艰难的战斗成果,几个月连续熬夜的疲惫烟消云散。
随着法制的健全,普通人想要试飞飞机,还需要符合民航局的规定。
侯占虎和薛东宏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后,就开始操持试飞的事宜。
2020年8月16号,侯占虎与薛东宏将飞机运到事先定好的试飞地点,现场挤满了人。
另外还有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他们都想要获得第一手消息,早早地就在现场守候。
侯占虎先是为大家介绍他们新鲜出炉的飞机,由于资金的限制,他们制造的是小型飞机。
这架飞机名为“上单翼超轻型飞机”,飞机的重量只有120kg,整架飞机长度为5.5米,宽度为8.5米,总高度为1.8米,飞机的整个数据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介绍完毕后,由侯占虎进行试飞,虽说对自己设计的飞机很有信心,各种数据都显示飞机状况很稳定,但侯占虎并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
打算先斩后奏,等试飞成功后再告诉他们。毕竟飞机的飞行高度已经达到了八百米,一旦发生什么事故,根本来不及反应,事先告诉反而会让妻子和父亲担心。
在大家炽热的目光下,侯占虎走进了驾驶舱,系好安全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早已练习上百遍的动作。
只听轰地一声,侯占虎点燃了发动机,飞机顶部的螺旋桨转动起来,带起阵阵狂风。
侯占虎驾驶着被取名为“宏大工程”的飞机,在事先定好的轨道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成功飞上了天空。
下面的观众区中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记者们不断地按着快门,生怕错过了这个大场面,专家看完也震撼不已。
飞机上的侯占虎对此一无所知,他沉浸在飞上蓝天后的喜悦里,小心地驾驶飞机,感受着自己亲手制造的飞机不断升高,熟悉的城市越变越小,侯占虎内心无比雀跃,他成功了!
在天上绕了一圈后,侯占虎成功着陆,在他走出机舱的那一刻,迎接他的是经久不断地掌声,朋友为他献上鲜花。
记者们更是纷纷向这边涌来,十几只话筒被递到他面前,侯占虎面对着镜头,说出了他憋了十几年的话:“我一定会造成飞机。”
现在,他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和他的同伴薛东宏紧紧相拥,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这一刻的荣誉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
记者采访过后,侯占虎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喜。
家人听说他已经试飞成功,虽然心头一阵后怕,但还是被喜悦所掩盖,都为他感到自豪,从前的同事闻讯也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从受到质疑到被引以为豪,侯占虎用他的辛勤钻研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
之后侯占虎还另外进行了好几次试飞,用以测试飞机的性能,这架飞机虽然只能容纳一人,但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经历这次飞机制造,侯占虎和薛东宏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打算共同出资,合力办一家飞机制造厂,专门制造这种小型飞机。
别看这飞机体型小,但它的优点却很明显,它造价低,驾驶简单方便,对驾驶员的要求也低。
而且还能够在草地上完成升降,可以用于药物喷洒,播种施肥等领域,完全吻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侯占虎和薛东宏决定办厂后,马上就与当地政府接洽,当地政府很支持二人在本地办厂。
但目前对于侯、薛二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他们二人的工资收入不高,再加上制造飞机的花销,早年的积蓄早已见底。
尽管现在有很多飞行俱乐部租用他们的飞机进行展览,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投资人。
不过,他们的产业前景光明,相信很快便会有慧眼独具的投资者找到他们。
侯占虎从小就对航空领域感兴趣,长大后更是立志要造飞机,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梦想的不切实际而放弃,反而尽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接近梦想。
虽然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但还是坚持不懈,最终迎来了曙光,他的眼光之远、意志之坚,着实令人敬佩。
-完-
编辑丨书书
参考资料
大河乡土:《一位80后农民靠打工攒钱造出飞机并试飞成功,曾被人嘲笑“疯了”》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