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崔贯利
小明语录: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贵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轰炸下的自我坚持。
承接上文:赵小明:70%的年轻人遭受网络霸凌,为什么网络暴力层出不穷?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群体操纵,群体效应,群体规律,初步提出了信号检测论。本文我们继续讨论分析,和群体心理学关系密切的信号检测论。
01 三个概念
在信号检测论里,重点把握噪音、信号、感觉阈限这三个概念。
噪音,就是指大家同时发出“轰轰轰”的白噪音,别人无法从中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比如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发了好多信息在网上,实际上很多都是噪音,你不会去看它。
信号,就是在噪音中有一个信息,突然地就被你观测到了,比如网红、某一篇文章、某一个热点,这就叫做信号。
感觉阈(yù)限,就是一个人在不同时候,感知什么时候是信号、什么时候是噪音,它的基线水平是会变化的,比如睡觉的时候能更多地检测到来源于你身体里的病痛,因为你的感觉阈限产生了变化。
02 互联网热点
所以,一个新闻事件,会在半天之内就被淹没,还是会保持更长时间的热度,这都取决于信号与噪音的关系。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没有社会良知的媒体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发出的信息能够从噪音里面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信号,而并不关心社会责任。
他们每天不断地寻找社会热点,甚至预测某一个信息接下来会发展成为信号,提前煽动。
假如现实生活中你身边有人非常自恋,周围的人一定是不太喜欢和他接触。但是心理网红们恰恰相反,他们有时通过自恋来吸引群体的注意力,越自恋,越吸引别人眼球。
如果将信号检测论基本的原理运用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噪音平台,很多人都在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红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能够被别人能听到,他们是不择手段的。
例如V信大V M蒙,做了一年公号,收获600万粉丝。很多网红媒体的东西就是这样,挑起民意,撕裂大众的价值观,甚至撕裂族群。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在网上不停地发各种各样的信息,实际上不断地在提高我们的感觉阈限,最终使得我们就像吸食毒品一样,不断升级对信息的烈度,强度的需要。
而心理网红们则如同生产毒品的贩子,不断地生产出更猛的煽动、刺激我们情感的文字。最后他们会选择性和暴力作为最佳的刺激物去煽动群体,这些刺激物就如同高纯度的海洛因。
03 你会被什么热点吸引
那么不断升级这些文字毒品最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一旦我们对某种本该共情的、移情的事件,能够诱发人们产生对他人关怀的东西,麻木厌倦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成了一个互相伤害的社会。结果就是导致每个人都会被伤害。
比如,在印度,大概每十五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国家,大众对于强奸事件已经变得比较麻木了,再有这样的新闻大家就不太关心了。
除非这个事件超出了人们能够忍受的感觉阈限,人们才会再关注它。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互联网时代生意人考虑的就是怎么样使用群体效应,来产生群体操纵,继而产生商品营销的病毒式传播。
而心理网红们也同样精于此道,他们媒体生产特定类型的文字就是为了将大众变成某一个特定类型的群体。
他们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培养消费习惯,培养大众对这些文字特定归属的消费习惯。
当一个群体形成之后,群体的带领者,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这个群体的一种共同的习惯。
这种共同的习惯一旦培养出来之后,这个群体就会产生出一种能够交易的行为,继而产生利益。
一旦你成为这个群体里的人,他们就开始把粉丝转化为客户,将观众转化为他们的客户群,然后实施他们的商业行为。
这其实属于互联网时代群聚化设计的核心内容。
一旦让你培养出对特定文字的消费习惯,你就会产生一种本能,以及一种非常强大的惯性。人在惯性下,根本不会思考。
你看到的任何一个网红,你看到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大师,没有了不起,也没有高大上,你看到的,实际上只是你自己的一部分,由此就产生了网红经济模式。
本文节选自《聚英国》(未完待续)
小明语录【成熟的标志】
1、不再跟风,有自己的方向;
2、享受独处,能独立判断并做决定;
3、不再无聊,合理安排时间,生活充实;
4、关心政治和经济,不仅仅是娱乐八卦;
5、关注健康,有运动的习惯;
6、更重视亲情爱情友情;
7、尊重所有生命;
8、不再那么在乎得失;
9、不过于执着爱憎,知道每个人都有难处。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