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桂福珠宝家喻户晓,但是董事长翁国强的事迹却鲜为人知,翁国强是个怎样的人?六桂福是一个怎样的企业?读了下面这段文章,相信你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一、 不怕困境,因为生于困境——极度贫困的童年
(一)家乡
美兰村历史上一直是个非常落后的村庄。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在莆田市最角落的海边上,明清时期禁海政策下属于放任不管、任由海盗倭寇作乱的“界外”地区,整个村子通往外界的交通一直到80-90年代还只有一条坑洼的泥土公路。美兰村临山靠海,地处南方却没有一片水田,许多是海边的盐碱地、以及从山上开垦出来的荒漠地,只能种地瓜、花生、大麦这些在贫瘠土地上能够成长的作物。土地不但贫瘠,还要面临地少人多的问题,全村大部分土地是开山填海“人工造出来的”,但翁家村是一个大村,有10000多人,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就一分多土地,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土地越贫瘠,生产方式、生产工具越落后,越需要人工劳动力。“生产队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每家每户都是按照劳动力多少,能够拿到多少工分来分配粮食的。家里壮劳力不够,或者家里有老人、病人,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在这种情况下,连莆田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不愿意到美兰村的,特别是外村的姑娘,是绝对不愿意嫁到美兰的。当时在莆田有个心酸的笑话,父母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就说“再不听话长大把你嫁到美兰去”。但是村里为了解决婚姻的问题,有一个普遍的习俗——“换婚”。也就是双方家里都穷,都出不起彩礼娶不起媳妇,于是双方互换女儿为媳,这是极度贫困的结果。
(二)家庭
翁国强的家庭在整体贫困的美兰村又属于贫困中的贫困。翁国强的父亲名叫翁先珠,贫困但为人善良、正直、理性,在年轻的时候就从家庭的角度考虑娶老婆不能要漂亮的,怕“养不起”,而是要善良的、能持家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娶了有点腿疾、走路不是很方便的翁母——翁亚散。因为他知道母亲是个为了家庭能够付出一切的女人。翁父是1935年生人,翁母是1943年生人,两人整整差了八岁,这不是现在小年轻谈情说爱的婚姻,这是双方出于理性、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互相选择的结果。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父母,对翁国强年少的成长影响重大。翁国强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父母的婚姻,看他们牺牲“个人感情”组建一个家庭并且共同打拼的历史,翁国强最重要的一点感受是:人要务实,要理性,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追求目标,这样才能走得稳。
翁父是很严肃的人,脸上从来没有笑容,没有文化但敢担当,大家多少都有点敬畏他,在翁家村当地是个有威望的人。翁父做过当地埕头盐场的副厂长,没上过一天学却被工农兵举荐为北高中学的校长。翁父忙于社会事务,基本不管家里事,用翁母的话来讲就是“喝稀粥理国事”。翁父的担当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影响力,对翁国强的影响是一定要懂得照顾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父亲传承给翁国强的这点基因对翁国强影响很大,在翁国强后期自己出来打拼创业的过程中,翁国强一直坚持这一点,就是要先照顾好别人,别人分完了才是自己的,要懂得感恩,要回报给自己帮助的人。
翁母(翁亚散)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善于持家的女性。翁父忙于乡里的事情,翁母就要负担起家庭的日常事务、孩子的照料和生产队里的活。刚才提到人民公社的时候家里能分多少粮食是根据家里有多少劳力,能赚多少工分来评定的。翁父管不了家里的活,翁母有腿疾,翁国强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那时候翁国强兄妹三人都还是孩子不够赚工分的年龄。因此,分配的粮食往往不够一家的口粮。翁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撑一个五口之家的。家里每天都吃不饱饭,吃的也根本不是饭,而是地瓜榨完淀粉之后过滤剩下的地瓜渣,那里面一点营养都没有,全是非常粗的硬纤维,根本就咽不下去,吞下去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拉嗓子”。就是这样,翁母也会尽量把仅有的一些地瓜、米汤留给翁父和翁国强兄妹三个。在翁国强的记忆里,在翁国强小学毕业前,翁母每天都是只吃一顿饭。就是在这样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翁母仍然坚持教导孩子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绝不偷人家东西。
那时候,翁国强兄妹三人会时常跑到田地里,捡别人扔下的烂地瓜,用刀削去腐烂的部分把剩下的“好地瓜”带回家,作为粮食。这种烂地瓜煮出来的汤臭不可闻,喝起来比药还苦。有一次,翁国强和哥哥捡到了几个质量较好的地瓜,村民觉得翁国强家穷,不可能有好的地瓜,就认定这个地瓜是翁国强他们偷的,翁母在外忍受了辱骂,但回家选择相信了孩子们。在这些事上,翁母对翁国强的影响是至深的,翁国强到现在还记着这件事。翁国强出来做生意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去从别人身上沾点什么便宜,偷点什么东西,这和翁母的教导和隐忍是分不开的。
(三)童年
家里穷,从小翁国强就要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干活。翁国强10岁开始跟哥哥轮流去帮家里挑水,到生产队干活,可以给家里赚工分了。到了十一二岁,翁国强就可以挑起100斤的重担,跟着生产队出工干活当大人用才能分到粮食。
翁国强学习并不好,特别怕数学,天生对数字不敏感。但翁国强从小就喜欢画画,还因为字写的好经常帮老师写黑板报,负责写家里的对联。对联上总是写“六桂家声大,五侯世泽长”,那个时候就在翁国强心里埋下了“六桂”的种子,没想到后来创业的时候用上了。小学毕业后,初中上了一年,因为成绩不好,也怕跟别人学坏,翁父不让翁国强上学,于是翁国强出来辍学干活了。
所以要问翁国强的童年是不是快乐的,哪有快乐的事,全部都是在温饱线以下求生存,还是孩子就要干重体力活。但也正是这种生活,磨砺了翁国强的一些品格吧。
二、不甘平庸、逆天改命——初入社会
缀学后,翁国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石场里当学徒,学习做石匠。那是非常辛苦的活,夏天高温暴晒,还要整天蹲在石头上做重体力活,一天下来经常会有眩晕的感觉。也是在石场,翁国强体验到了社会的等级和尊卑。石匠师傅会带几个徒弟,按学徒时间分为大徒弟、二徒弟,之后的称为小徒弟。每个徒弟有严格的等级,干的活、吃的饭都不同。大徒弟负责给师傅淬炼工具,这是高等级有技巧的工作;二徒弟负责拉风箱,这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小徒弟要干最脏最累的活,而且学不到东西,每天晚上负责整理好工具,伺候大家吃饭;石匠班子换主家的时候要负责背工具,经常这些石匠工具一背就是十里地。吃饭的时候也有讲究,小菜只有师傅能吃,饭只有师傅和大徒弟吃过了小徒弟才能吃。就是这样,翁国强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从最低等的小学徒努力升到大学徒。在当大学徒的时候,翁国强认真、肯干,每天晚上淬炼的工具第二天大家都愿意用。但师傅还会把淬炼工具的最后一道工序“压箱底”,不教给任何一个学徒,怕学徒学会了自己出去自立门户。翁国强不甘心,胆子也大,就背着师傅独自尝试,经过几次的实验,自学了最后一道技艺,被师傅知道了挨了一顿骂。石场的活太累,赚的也不多,翁国强做了一年多就就决定转行。但在石场做学徒的经历让翁国强明白,做人做事一定要上进要出头,一是事要做到最好,二是不能当一辈子徒弟,不然要苦一辈子。
翁国强的第二份工作是油漆工,因为翁国强本来在绘画方面就挺有天赋的,所以油漆师傅对翁国强很好,很欣赏翁国强。但翁国强对油漆过敏非常严重,做几个月就没法继续做了。
三、事上磨炼,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职业生涯之路
(一)金匠生涯
80年代的时候,翁国强老家已经开始有人出去走乡串巷给人加工金银首饰赚加工费了,他们叫“金匠”,工作叫“打金”。当金匠也是有带头师傅,带头师傅组一个班子,一个班子10-20人。带头师傅来决定去哪打金,路线怎么走,每个人怎么分配工作。金匠帮子也有很严格的尊卑之分,其他人要听带头师傅的。师傅带不带你,让不让你做徒弟,由他说了算。同样的,最脏最累的活还是要留给最小的徒弟。
翁国强哥哥是先出去打金的,跟了一个带头师傅一年多,但是没赚到什么钱。赚不到钱家里的生活就改善不了,翁国强那时候就不服气了,大家出去都能赚到钱,为什么翁国强哥哥就赚不到,于是翁国强决定要自己出去闯。先是在家里翁国强哥哥用他的金匠工具教翁国强怎么打金,怎么做戒指、怎么做项链。后来19岁时翁国强就跟一个金匠帮子出去闯了。
翁国强当学徒的时候跟过几个金匠帮。住旅店时有不成文的规矩,靠窗户的床位给师傅,大徒弟、二徒弟挨着师傅也睡床上,翁国强只能在门口铺个地铺,但住旅店的钱还是大家平摊。翁国强每天早起做饭,晚上早点回旅店把茶泡好给师傅。回来后其他人打扑克,翁国强帮别人把衣服泡好,去买菜做饭把他们饭都端上后翁国强再吃,最后洗衣服,每天都是翁国强最后睡觉,就这样坚持了几年。因为翁国强“傻”,不计较,喜欢帮别人,所以几年后很多帮都喜欢选翁国强一起出门。翁国强也勤快,在每个班里都能赚到比较多的钱,在别人赚不到钱的时候,翁国强还会带着不赚钱的一起走把活分给他,带着大家共同赚钱,所以带头师傅都很喜欢翁国强。现在想起来,翁国强当小徒弟时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家一起赚钱,一起发展,这大概是六桂福“同享”文化的起源。
在这一段时间,翁国强和哥哥赚了点钱,把家里的债务还了,哥哥也娶了媳妇。哥哥成婚后,分了家。分家后,家里的财产就不够翁国强娶媳妇了,翁母建议把妹妹跟别人家换婚,但翁国强没有同意,希望妹妹可以找到较为满意的夫婿,不要为了翁国强牺牲。所以翁国强又出去赚钱,凑够了聘金,取了老婆。妹妹后来嫁到了城里,妹夫那时虽然条件也一般,但比在翁家村里好多了。
(二)挑头带金匠班子
金匠学徒干了三年。但翁国强当石匠、金匠学徒的经历告诉翁国强,不能一辈子当学徒。22岁,翁国强就决定挑头自己带帮子了。翁国强拉了其他两位伙伴一起,三个人的年龄加一起也就64岁。第一次他们自己制定路线,决定北上,鹤岗是他们的第一站,翁国强和鹤岗的缘分也是那时候结下了。翁国强带的帮子赚钱多,名气也就出来了,队伍也越来越强大,最多的时候有17个,走遍了整个湖南。翁国强当初立下规矩,谁最早回来,谁就负责当天大伙的饮食,翁国强并没有像其他带帮师傅一样摆老大的样子,这样大家反而更服翁国强。这是翁国强最早带团队的经验,那个时候翁国强就知道做人要公平,大家是平等的,只有保持平等的关系,团队才是和谐的。
现在回头想想,人生难得有这一段经历,生活中的历练、感悟和学到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安排。家庭的困难,母亲的辛苦,给了翁国强人生的动力。翁国强告诉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给家里挣钱,给家里争光。虽然翁国强没有学历,但是这一段的经历教会了翁国强生存之道,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知道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对等的基础上,要怀有爱,要去关心别人。翁国强感恩这一段经历,这段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四、敢打敢拼、立志扎根——尝试创业
(一)满洲里开店
做金匠,走街串巷,到处漂泊。翁国强想要在一个地方扎根,就有了开金店的想法。
开金店这个想法,在同一批出来闯荡的莆田老乡中应该还是非常超前的。当时黄金市场还是国家专营,珠宝首饰加工受到人民银行和黄金缉私队管控,要有黄金首饰加工的经营证,需要人民银行批。很多人因为这个就不敢去想,但是翁国强敢想也敢做。鹤岗市的一个宣传标语翁国强现在还记得: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成大事。所以翁国强家乡福建有句话说的很对,爱拼才会赢。很多事,你想都不敢想,怎么可能去做。所以人生一定要有目标,要有梦想。
其实当初也是不知道黄金专营这个情况,初生牛犊不怕虎。翁国强在家与哥哥协商,各自组队,翁国强哥哥负责鹤岗,翁国强负责满洲里。买好工具,办好了边防证,去满洲里租了房,挂了牌,对外宣布生产,但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店铺被工商局关了,工具也被没收了。翁国强哥哥那边情况也一样,最后他们一起去了加格达奇,见了一位老乡,他在那里通过关系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这个老乡欣赏翁国强的才能,但对翁国强又有所忌惮,怕翁国强未来有一天抢他们的饭碗,不敢留下翁国强。翁国强自己知道这个情况选择了离开。
第一次开店以失败告终,接着翁国强回家,又去了北京。在北京翁国强原来带的那些金匠队伍,每个人都成了万元户,有人讽刺翁国强,也有人怜惜翁国强,觉的翁国强要是不走,以翁国强的能力可以赚一大笔钱。虽然第一次开店以失败告终,但翁国强不放弃,伙伴们嘲笑翁国强死脑筋,但翁国强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后来的很多经历也不断验证了这一点,坚持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方向,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翁国强觉着这是成功的必要途径,要是一点困难就退缩了,肯定成不了事。
(二)扎根萝北
再回到东北回到鹤岗,知道目前在鹤岗还不能开店。翁国强就跟一位姓杨的朋友去了萝北。初到萝北,人生地不熟,翁国强跟哥哥商量决定先不开店,先扎根。经杨国强介绍,在萝北的一个金矿做沙金提纯。那时大概有50-60个老乡都在萝北做这个行业,他们住在同一个旅店,沙金随身携带。有一次被人举报,他们的旅店被黄金稽查队突袭,抓了很多人。翁国强在路上被稽查队的人员查到,也一起被抓了。当时这是一个灰色地带,金矿的人拿沙金给金匠做提纯,金匠只是赚加工费,算是违纪违法行为,但给金匠沙金的人就是犯罪行为。稽查队诱导翁国强他们交待沙金是哪来的,交待了就会放他们出去。部分老乡经不住诱惑,当天就交待,放了出去,但翁国强选择不说。一方面从良心上过不去,别人让你赚钱了你为了自己还把别人招供出去了;另一方面翁国强是真的还想在萝北呆下去,还想在这个地方赚钱,招供了名声臭了就没法在萝北赚钱了。那时候公安局还会动刑具的,吊着用皮鞭打,但怎么打翁国强都不说,翁国强就说自己刚来,什么都不知道。
在萝北的时候,有些人找翁国强加工首饰,翁国强没收加工费,就为了交个朋友。翁国强和其他几个老乡被吊着打了好几天的事公安局内部也在传,说他们不出卖朋友。这个没想到感动了公安局的一位领导,因为翁国强就做加工,也不是什么大事,又打了好几天,就给放了。其中一位黄局长看翁国强年龄小,一贫如洗,这么打都不交代,对翁国强产生了怜悯之心,就请翁国强去他家喝酒,巧的是黄局长的妻子也姓翁,翁国强与他们相处的很好,最后认了翁国强做干弟弟。当时翁国强向这位大哥很诚恳的说了翁国强的想法,翁国强要生存,翁国强想在萝北这个地方扎根。黄局长表示黄金加工是违法违纪的行为,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给公安局当线人,那么可以留下来。翁国强答应了,这样黄局长给翁国强开了介绍信。但翁国强至始至终没有向公安局举报过任何人。
当时黄金派出所是归黄金公司管控,黄金缉私队是归公安局管控,所以只有黄金派出所的介绍信不够,还需要县里黄金稽查队的介绍信,翁国强以同样的理由找了黄金缉私队的一位队长,对方也给翁国强开了介绍信。有了这两封介绍信,翁国强到工商局申请了营业执照,当时不让注册“金银首饰加工”,就改成了“首饰加工”。就这样,翁国强和哥哥在当地立了摊,挂了牌,开始营业,算是扎了根。
当时为了生存,不得不游走在灰色地带。这期间,因为手艺好,得到了认可,赚了些钱。这时候陆陆续续的也有很多莆田老乡想进入萝北。公安部门要去抓他们,翁国强都会去说服他们,让翁国强先去谈。翁国强跟那些老乡讲了萝北的情况,讲了这里面的关系,让他们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自愿离开。这个对翁国强来讲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一旦被公安部门查封,因为翁国强在萝北呆的时间长,会认为是翁国强幕后指使的,那么就会和翁国强结下仇恨。这里边当然有私心,翁国强也希望萝北市场能够翁国强来维持,这样翁国强也会有更大的利润。但翁国强也深知一点,和竞争对手也好,和合作伙伴也好,不要让对方有损失,有损失就有仇恨,仇恨结下就不容易解开。所以翁国强一直用沟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翁国强后来做生意一直坚持的原则,人打交道时还得学会沟通,当自己强势的时候要懂得沟通。人要有好的心态,心怀有爱。
生意逐渐做大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当地部门都开始保护金匠们,相当于这个业务是公开的。再后来业务扩大,开始收金子,当地的金矿商把沙金卖给他们,他们提炼后再转卖出去,批量批发,算是日进斗金,那时满脑子都是想着赚钱。现在回想起来,翁国强觉的自己有时候是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不敢做的时候翁国强敢做,大家觉的不可能的事情,翁国强能把他变成可能。有时候路是逼出来的,安排好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路,绝路也不一定是末路。人生的道路一定要一直努力,在最坏的基础上,走出最好的路。
(三)突遇变故
1990年至1995年,翁国强感觉事业如日中天,金矿商排着队卖金沙给他,一天能进账几万元,觉的赚钱很简单、很快。这时候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酒肉朋友,那时候翁国强也没有能力去鉴别。这时候有个在鹤岗做相同生意的老乡也派了卧底,以学徒的名义过来,翁国强也没有察觉。翁国强一伙人做的生意在灰色地带,做了安全防范,但没坚守。有一天,翁国强外出做事的时候,鹤岗的那个老乡带着鹤岗公安局跨区抄了翁国强他们的据点。所有人包括翁国强哥哥在内都被抓了进去,提纯后没有转移的黄金也全部被抄没。翁国强回到萝北,交了罚款,把人放了出来,据点也只好解散了。
出事后,翁国强他们这批人继续留在萝北,给萝北的黄金公司做些黄金提纯加工,赚些加工费。有一次,黄金公司有15000多克的黄金放在翁国强他们那做提纯,过了一个礼拜多也没有取走。这时候,团队里就有人动心了,提议带着这些黄金跑路,甚至这种意见占了大多数。这时候翁国强坚决不同意,翁国强认识到,生意是生意,但是绝不能做见利忘义的事。一是这么多黄金,跑能跑哪去;二是即使真的没被追到,也会一辈子良心不安。现在翁国强想起这事,还是感觉万幸。当时要是迈错一步,那今天顶多也就是亡命徒了。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不能贪,要有底线要有信誉;在得意时更要小心谨慎,在失意时要坚决不气馁,要坚持,要挺住。挺住才有可能见阳光。
(四)开采金矿
老天会眷顾有底线的人。翁国强平时的为人处事给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黄金所的领导看到了翁国强事业的状况,问翁国强有没有兴趣去搞金矿开采后剩下的尾矿。这些尾矿是按15米一段往外卖的,一段50万元。领导给了翁国强30米,没有让翁国强先付钱。拿到矿之后同伴提议直接把这30米地倒卖出去赚笔钱走人。翁国强知道不能这么操作,要卖领导自己都能卖,哪用得着自己去卖,领导能这么支持你,就更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要坚决把金矿这件事做好,所以翁国强他们就合伙开了个金矿。
当时在一起做金矿的分成了很多小帮派,有很多地痞流氓,冲突矛盾不断,甚至有时候冲突大的时候都会火拼,大家都备着猎枪。翁国强他们是唯一的外乡人,要做好就必须安全的生存下来,那一段时间日子过得胆战心惊。翁国强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持中立,不参与他们之间的帮派冲突。同时,利用翁国强之前做黄金提纯留下的资源帮他们卖金子。这就和每一个帮派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因为翁国强能帮他们赚到钱,他们把金子给翁国强也放心,一是翁国强中立、有信誉,二是翁国强自己的金矿也在这,不会跑路。这样慢慢下来,所有的帮派都尊重翁国强,翁国强甚至成了调停者,整个金矿的秩序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冲突少了,领导也安心下来。这时候翁国强也初步掌握了管理或者做生意的一些意识。
这样,在整个开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翁国强把获得的财富如实的向领导作了汇报,没有一点隐瞒,回报给他的比按30米买矿的价值要高得多。翁国强不是独吞的人,做人要懂得感恩,领导相信你,给你机会,你就要懂得知遇之恩。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那么多的诱惑摆在面前,揣在自己兜里的东西再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会觉得很不值,但这是一个心胸的问题,只有把心胸打开,把做人的格局打开,看问题就不会那么浅,去图眼前的小利了。有时候觉的人不要那么聪明,聪明又不正直就会耍花招,你心里面装满这些东西,你就不会有正能量。这段经历翁国强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什么时候才会有尊严?有能力的时候才会有尊严,有能力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价值,才能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获得尊严。开金矿这段经历,还锻炼了翁国强沟通的能力,也深深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
(五)卖旅游鞋
开金矿获得了第一桶金,但后来金矿被公安局没收,又破产了。团队解散了,翁国强哥哥去了四川,翁国强留在鹤岗,那时没有太大的方向,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只能先安身,开始研究旅游鞋。在莆田旅游鞋一双67元,在鹤岗能卖280-300元。翁国强看到商机从老家拿几十双鞋样板去鹤岗卖,并且通过人认识了当地南山百货大楼的经理,给她看了旅游鞋后她很喜欢,翁国强提出让她代销,但是她说代销不行,代卖可以,获得的利润五五分成,于是发了600双。翁国强提出签个协议,但百货大楼经理提出大家那么熟悉没有必要签什么协议,翁国强处于弱势,只能答应。最后就出问题了,货款一分没给翁国强,也迟迟不给翁国强分红,总说鞋子没卖出去,可是货架却已经全空了。又说是换季了鞋子卖不了在仓库压着,翁国强提出把鞋子拿回来,但是鞋子没了,账也不结。后来翁国强给对方送了一个金手镯,还约了对方吃了几次饭,对方才说你的鞋子是37元进货来的,按照37元结账,就这样鞋子的生意失败了还倒亏了一笔。现在翁国强回鹤岗,还经常见到这个经理,翁国强放下了,也不记仇,还是好朋友。其实翁国强挺感谢这段失败的,要是倒卖旅游鞋赚了钱,翁国强可能就转行了,就成了“鞋王”了,就没有今天的六桂福。
五、兜兜转转、情定金店——承包金店
(一)接触金店生意
旅游鞋经营失败,翁国强接着在鹤岗给黄金公司做加工,提供货源,赚点中间利润。这期间认识了农村信用社一位姓宋的经理,宋经理负责管理当时农村信用社下面的一家金店。当时刚好碰到农业银行50周年庆,要做2000多枚行徽,200枚纯金的,2000枚纯银的。行长让宋经理做,宋经理不太知道怎么做,把翁国强介绍给了农业银行的行长,想把这个活转给翁国强。翁国强接了这个生意,提前做了方案,向行长汇报了工作。在汇报过程中,行长很满意,行长觉的翁国强能力不错,跟行长聊了很多自己管理的事情,接下了这笔生意,顺利结了账。结束后跟宋经理去了行长家,给行长留下了好的印象。后来经常去他家,一来二去,关系就逐步建立起来。行长身为长辈比较认可翁国强,觉的翁国强可信,对宋经理颇有微词。之后有关金银的业务,都会交给翁国强处理。有一次,行长要做金元宝找翁国强帮忙,翁国强提出不要钱,但行长不同意。当时黄金市面价格是130元/克。翁国强感谢行长对自己的赏识和栽培,就刻意告诉行长说自己可以从黄金公司拿到便宜的价格,50元/克。这件事翁国强从来就没有跟行长或者其他人邀过功,也不需要行长记住这份情,也没有送礼的想法,纯粹就是为了感恩。做金元宝翁国强自己赔进去7万多,但翁国强觉得送给别人一定要真诚,不能有目的,不能有所图。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行长信任翁国强,加上对宋经理各方面并不太满意,有意让翁国强接替宋经理管理金店。翁国强从当金匠开始,漂泊了这么多年,做梦都想有一个自己的金店,安定下来好好干。但考虑到翁国强是通过宋经理认识的行长,接替他也就意味着他出局,翁国强会良心不安,人不能见利忘义;再加上,这几年和宋经理合作,他负责销售,翁国强负责供货,他们还是有友谊的,翁国强不能在背后搞动作。如果翁国强接了,宋经理肯定会恨翁国强,前面翁国强提到了,翁国强的原则是在生意上不要留下仇恨,仇恨不容易解开最后就会互相伤害。这件事留给翁国强的经验是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人见利忘义,眼里只有钱是不能走到头的。在一个团队里,最重要的是和谐,不能搞独立、搞小帮派,不要想着谁代替谁,而是要互相帮衬。
(二)租赁庄河金店
不接宋经理位置的意思,翁国强婉转的向行长表达了。这给行长留下了更好的印象。没有接替宋经理后,翁国强也主动逐渐和行长保持了距离,离开了鹤岗,在庄河租赁了一家金店。当时人民银行有一位姓王的科长很有背景,是市里一位领导家的亲戚,他私下让翁国强帮助提纯黄金,把提纯的黄金放到另外一个金店卖。这事翁国强一直守口如瓶,但他还是忌惮。这种情况下翁国强决定离开,王科长自己没有提纯技术,就让翁国强在离开前必须把提纯技术交给一个副厂长。在教的过程中,翁国强可以说是倾囊相授,但那个副厂长并不是真心学,应付那位王科长而已。翁国强在的时候,翁国强提纯的他就告诉王科长那是他提纯的,他已经学会了。这样翁国强一走,提纯就因为技术的问题亏损了很多,王科长就觉得翁国强不厚道、狡猾,对翁国强怀恨在心。
(三)承包信鑫金店
有一年过年翁国强给宋经理打电话拜年,宋经理告诉翁国强说行长在到处找他。原来农村信用社有两家金店,一家是宋经理管理的那家,利润较好;另一家叫信鑫金店,一直亏损,行长想要翁国强接手这个金店,再贷款一点钱给翁国强用来经营。要是当时接受了宋经理经营的那家金店,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个机会,所有翁国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不能见利忘义,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一定要放眼长远,坚持自己的底线原则。
翁国强先把庄河的股份转让了,因为翁国强太想有一个自己的金店了,庄河金店是租赁的,终归不是自己的。承包信鑫金店翁国强就可以放开手脚干了。
1995年接手信鑫金店的过程非常艰难。接手时金店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就剩下16万,负债有四五百万。而且当时金店是归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双重管理的。翁国强跟农行的一位王行长汇报,他出面跟人民银行沟通,人民银行组织开行会,先前那位认为翁国强“为人狡猾”的王科长就拿金店不能承包给私人这条来为难。这样人民银行决定说不允许承包,要收回,翁国强的前期投入就全完了,更别提翁国强的未来了。农村信用社的王主任找翁国强谈话,愿意补上翁国强前期的所有投资,再给翁国强50万的“投资费、辛苦费”,把金店退给信用社。但翁国强不肯,翁国强不想要钱,翁国强想开店。翁国强就跟王主任协商,翁国强可以给信用社打工,但盈利的30%信用社要以奖励的形式给翁国强。当时自己起草了一个协议,让信用社帮着与人民银行谈判。谈判当天,翁国强提了两个条件:第一,翁国强前期的所有投资,当作贷款放在银行,但银行要给翁国强同息贷款利息,且金店30%的盈利要以奖励的形式给翁国强。翁国强的投资作为押金,亏损超过翁国强的押金,翁国强自己走人;第二,翁国强要有经营权,不接受任何报销的“白条”票据,保证金店的业绩。这个协议签好后,信鑫金店开始营业。
营业的初期也是艰难重重,在初期翁国强相当于金店老板,把一些关系户全都开除了,现在角色转变了给信用社打工的了,各位行长又把自己人安排过来。财务不是自己人,销售也不是自己人,特别是其中三个人还时刻汇报翁国强的情况。但是翁国强没有办法,此时王主任刚认识翁国强,不了解翁国强的情况下,翁国强只能忍,慢慢获得主任得认可。他让翁国强把户口迁到鹤岗,又让买房,目的就是让翁国强在鹤岗扎根,那时翁国强经济很紧张,但老大说买,只能硬着头皮买了。
信鑫金店第一年就盈利,这个过程也很艰苦。虽是店铺负责人,但不是翁国强说怎么做员工就怎么做,这些人都在背后小动作,跟翁国强反着干。第二年店铺的盈利更好,也慢慢取得了王主任的信任,翁国强就上他家汇报工作。领导肯定了翁国强的能力和金店的业绩,但翁国强跟他说其实可以更好,他问翁国强原因。翁国强有些话也不能说。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翁国强拿出金店的账本,一笔笔跟他汇报,平时店铺做每一个决策时,受到了多少阻碍,有多少人使绊子。也让王主任认识到,要是金店要是没有这些阻碍,金店一年的收入还可以翻番。王主任一怒,让翁国强把三个主要闹事的人都开除了,但翁国强以退为进,说这些人不能开除,分析背后的关系。王主任态度坚决要开除,翁国强说要是没有开成,他们变本加厉翁国强就没法干了。翁国强在想的是主任对翁国强的支持力度到底有多少。幸好王主任态度很坚决,让翁国强全部开除。有了主任的表态,翁国强有了底,但还是留了个心眼,衡量了她们背后的关系以及她们的工作能力,想把财务和另外一个给开除了,留着一位行长的表妹。
翁国强回去也没有直接让她们走人,而是组织开会。平时都是她们给翁国强开会,在会上给翁国强提各种意见。这次开会翁国强直接给她们安排任务,这她们就不干了,觉的翁国强算什么,敢跟她们开会。管财务的立马跳起来,跟翁国强吵,翁国强就开始一一列举她之前在工作中造成的问题,让她直接走。她觉得没面子,立马走了。她走了之后,翁国强又开除了一个人,留下了那位行长的表妹,跟她说“你跟她们两个不一样,你是向着金店,我们以后一起奋斗”,至此之后她也学乖了,配合工作。金店的营业过程也顺利了,业绩也不断往上涨。这一年翁国强才27、28岁。所以说,工作中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会有感觉自己吃亏的时候,但一定要懂得忍,不要一碰到问题就到处吐苦水,到处告状,这样只会给自己减分,被别人不好的印象。反之,一定要坚持到自己能够拿出足够的成绩,用成绩来说话,这样别人才能服你。同时,在团队中不是要你死我活,不要互相斗,和谐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有多少矛盾,能合作的一定还是要寻找合作的空间,这样自己才能“舞台宽、天地广”。
(四)信鑫金店改制
1997年,国家取消了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业务许可证制度,实行登记注册制,黄金专营取消了。鹤岗人民银行对各个金店进行改革,允许转让股权,信鑫金店也不例外。人民银行与信用社的人都盯着,想要分一杯羹。但信鑫金店是翁国强的孩子,是翁国强辛辛苦苦一点一滴把它养大的,翁国强想要它的股权和经营权,这是翁国强多年的梦想。那时农村信用社还是归人民银行管控,人民银行想把股份给谁都可以。当时整个鹤岗金银珠宝商圈是由一位姓王的大姐掌控,她的地位类似于“武林盟主”。这个时候翁国强就向王大姐示弱,一方面向她表态信鑫金店给翁国强不会对她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抬高信鑫金店的黄金价格,每克比外面高20元,把经营的业务转向钻石。在半年内把金店做亏,外面的人被假象迷惑,都谣传信鑫金店不行了,要倒闭了。这样降低了大家对信鑫金店的关注度。
要获得信鑫金店的经营权,需要获得三方的批准。第一是信用社的主任,他绝对支持翁国强;第二是信用社主任的领导,他也同意;第三就是人民银行的行长,也是最难的一关。后来经过多次表态和沟通,最后行长同意了,翁国强也如愿获得了信鑫金店的经营权和股份。
翁国强想扩大经营,看上路解放路商场的美晨金店,这个金店也是人民银行行长批准,由一位广东姓王的女经理管理。这个店地段很好,但是经营状况很糟糕。翁国强跟王经理谈,有机会翁国强们两个合作,她同意了,这一关是过了;第二关就是金店的老板,经过几次的商谈,也同意了;第三关是人民银行,只有行长批了,才能拿到营业执照。一开始行长不同意,因为这是在人家的土地上分羹,所以第一次谈判以失败告终,翁国强也没有在提这个事情。回去之后翁国强找了牡丹江的东安首饰加工厂厂长。翁国强放出消息,牡丹江的东安首饰加工厂要在鹤岗建点,要进入鹤岗的珠宝市场,规模巨大。过几天,翁国强上行长家,报告这个情况,说对方来了鹤岗的黄金市场会大乱。行长也担心这个情况,翁国强向他们分析了情况,说“其它地段他们都进不去,唯独解放路商场比较薄弱。翁国强的意思是自己先过去把这个地方占了,他就进不来。我都是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行长思考之后,觉的可行,就同意了。在这边翁国强是采取了一些手腕,但翁国强没有害人。翁国强天生也不是很会去操作这些,只是为了生存被逼出来的。这样美晨金店的营业执照办下来了,经营面积达到了300多㎡。翁国强在鹤岗的金店生意算是在鹤岗的夹缝中扎下了根。这也是翁国强的一个性格,面对困难时的一种精神,不屈不挠,夹缝中生存,想做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做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没有这股韧劲,早期创业的路也走不下来。
六、凡是好企业,必有品牌心——创立六桂福品牌
(一)转战沙山
1998年,农行的那位行长调到沙山,他们银行有一个金店叫新华金店,问翁国强愿不愿意接手,翁国强当然愿意。因为这是一个重大机遇,能够走出鹤岗,在另外一个城市开了一家店。在沙山打拼期间,所有的资源都要重新建立,与当地工商局、银行等政府部门,与地痞流氓、当地的竞争对手之间都要沟通。在这个事情过程中让翁国强逐渐明白,做生意一定要把上层建筑做好,不然底下面对的线太多了。只有把上面的线打通了,各个地方才好做。所以这个时候决定把整个公司总部搬到哈尔滨。当时家族成员都不同意,翁国强也吸取他们的意见,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输了就退回鹤岗。
(二)打造六桂福品牌
2006年,总部搬到哈尔滨,开始策划六桂福品牌,“六桂”源于翁国强的姓氏“翁”,翁国强们这支“翁”姓的祖脉叫“六桂翁”,写在每家横匾上的“六桂流芳”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家族能源远流长。翁国强小学文化,这个时候就有品牌意识,决定做品牌,算是在莆田珠宝圈中最早的一批了。翁国强自己揣摩了100多个品牌名,包括现在还在用的“爱意得、万宝楼”,也包括“杰瑞、泰丽尔”等等,当时拿着这100多个名字到工商局注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都惊了,都觉得这些名字好。后来一是主攻的“六桂福”注册下来了,另外也是经费问题,剩下的很多就没有接着注册。但翁国强写的那些名字后来发现逐渐的都被很多公司注册成珠宝品牌了。
注册了六桂福品牌后,在哈尔滨大世界开了第一家“六桂福”珠宝店。当时翁国强在黑龙江的珠宝圈已经小有名气,去各个地方开金店,当地同行都对翁国强有所忌惮,都一致认为翁国强是“打价格战的”。到了哈尔滨,当地同行也害怕,想联手把“六桂福”赶出哈尔滨,开始打价格战。他们打价格战正中翁国强下怀,这正是翁国强擅长的。翁国强就跟对方一方面打价格战,另一方面做广告营销,越战越勇。翁国强打价格战不像他们,一时冲动,翁国强是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的,按年来计算,跟上游厂家都谈好,这样对手支撑不住了,最后把他们逼回谈判桌,一起遵守规则。这样六桂福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
到了哈尔滨,翁国强的目标就是黑龙江全省了。在哈尔滨建立了物流和展厅,从10几个店开始开放加盟,选择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合作,共同打造六桂福品牌。在这过程中,翁国强一直坚持合作共赢,也就是后来六桂福逐渐提炼出来的“同道、同行、同享”文化,一定要保证加盟商的利润,把最好的东西给加盟商,加盟商的忠诚度越高,六桂福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打造“六桂福”品牌初期,翁国强把盈利的店用股本金的价格卖给别人,很多人不理解,都谣传六桂福资金链断了,不然就是翁国强疯了。其实翁国强这是在把好的店做“药引”,搭建六桂福平台的过程,这其实是品牌推广强有力的广告。只有用这种胸怀和格局来做,舍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放给大家同享,六桂福的体系才能壮大。后来这点随着六桂福的发展,大家才慢慢理解了,对翁国强的认可也逐步加深了。
黑龙江的门店饱和后,加盟商赚了钱,有了资本想有新的投资,翁国强得给他们创造平台,要不他们剩下的余钱没法消化,会去投资别的品牌,这是人性,翁国强得尊重人性。接着翁国强们又在吉林与辽宁开店,慢慢把东北三省都做下来了。翁国强一直强调加盟商的忠诚度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利好大家,才有未来,这也是六桂福“同道、同行、同享”的根基。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门店布满后,公司在浙江、广东试点,看看六桂福的经营模式行不行,试点觉得可行之后决定南下。来到深圳,翁国强的眼界和思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有了更大的梦想,要和团队一起,和大家一起共同打造“六桂福”这个品牌,把六桂福打造成所有人的事业平台,翁国强也愿意为六桂福整个体系奋斗终生。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