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国上将许世友因患肝癌,医治无效,病逝在南京,享年80岁。有一张非常珍贵的老照片,许世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在许世友床边,站着三位将军,向他的遗体沉痛告别。
那么,这三位将军都是谁呢?
上将排名在许世友之前的王震,受邓小平委托,传达七个特殊
中间那位头发斑白的是王震上将,当时的王震也已经78岁高龄了。他是受邓小平的委托,奉命来到南京军区向许世友的遗体告别的。许世友是毛主席特批可以享受土葬待遇的上将。
等到许世友真正病逝的时候,到底是应该火葬,还是土葬呢?邓小平经过反复考虑,批示了七个特殊,委托王震前往南京传达。算起来,邓小平也是许世友的老首长了。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担任129师政委的时候,许世友当过386旅的副旅长。
那么,为什么要派王震去传达呢?一个是湖南浏阳人,一个是河南新县人,革命战争年代,王震在大西北,许世友在山东,虽然都是雷霆猛将,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交集。
可是到了建国后,王震和许世友都被授上将,而且都同时担任了副总参谋长,许世友在开国上将中排名第六,王震正好在许世友前面,排名第五。由上将排名在许世友之前的王震来传达邓小平的指示,那是对许世友的无比尊重。
还有一点,八十年代,王
震是国务院副总理,同时还是中顾委副主任,许世友也是中顾委副主任。许世友病逝后,中央决定,以中顾委的名义,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治丧。
所以,派王震来就非常合适了。王震来到许世友的遗体前,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王震一连说了七个特殊,向老战友许世友做最后的告别。
许世友的一位老部下,成了南京军区司令员
站在王震右边的是向守志,向守志是谁呀?他是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四川宣汉人,那是许世友的老部下。向守志参加红军后,被分到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当时的许世友是红九军的副军长。
许世友不一定认识向守志,向守志却非常崇拜许世友。向守志所在团的团长是刘昌毅中将。刘昌毅看向守志个头大,又是游击队长出身,想直接让他当排长。没想到的是,向守志却拒绝了。
当时的向守志才十六七岁,年龄太小。他说,
让我当排长,我恐怕管不住人,还是让我当战士吧。
其实,向守志是有另一层考虑,他认为能征善战的许世友是红九军的副军长,只有像许军长一样勇敢富有战斗经验的人,才能当指挥员,而他还未经战阵,显然不够格。
许多年后,向守志仍然清晰地记得,许世友打仗不怕死,是出了名的硬汉子,每到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总会拔出肩上特制的鬼头大刀,率先冲向敌人,刀光所至,敌人血肉横飞,纷纷倒下。
许世友的勇猛,是一个榜样,激励着像向守志那样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向守志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许军长学习,打起仗来不怕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勇猛,向守志很快升任副排长。
许多年后,向守志担任了南京军区司令员,他是继许世友、丁盛和聂凤智之后的第四位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想不到,当年他红九军的一个兵,会继承他的事业。
向守志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也能像老军长许世友那样,当了南京军区司令员,更不会想到,当许世友病逝后,他参与操办了许世友的后事。许世友的后事,由南京军区承办,生平事迹也由南京军区拿出初稿。
而作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当然是责无旁贷,竭尽全力,送老军长最后一程。站在老军长的遗体前,向守志一定是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神情悲痛,热泪欲零还住。
皮定均的老部下郭林祥,当了南京军区政委
站在王震左边的是南京军区政委郭林祥。相对于司令员向守志来说,郭林祥在戎马生涯中和许世友没有什么交集。他是江西永丰人,中央红军将领。论起来,郭林祥是皮定均的老部下。
从抗日战争后期,挺进豫西作战,郭林祥就跟随皮定均。在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里,笔者看到郭林祥亲笔题写的纪念碑,“碧血千秋,浩气万古”。他当年曾和皮定均司令员一起战斗在这里。
中原突围的时候,郭林祥是皮旅的政治部主任。皮旅加入华东战场后,郭林祥回归华北战场,在第十三纵队当政治部主任。这是一支光荣的传奇部队。第十三纵队改编成第61军,是徐向前第十八兵团的主力部队,然后跟随贺龙参加了解放大西南。
郭林祥长期在大西南任职,当过成都军区政委。1980年,郭林祥调任南京军区政委,和向守志搭档。虽然和许世友没有太多交集,郭林祥内心也非常尊敬这位传奇猛将,和向守志一起,全力做好许世友的治丧工作。
站在许世友遗体前的这三位名将,王震和许世友一样,是开国上将,而且排名在许世友之前。向守志和郭林祥在3年后都被授上将。有三位“上将”相送,一代名将许世友可以含笑九泉了。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