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球的大事件——
泰国一支足球队 13 人被困在洞穴 18 天之久。
全球 17 国家,总计上万人,参与了这次营救活动,最终将 13 人全部救出。
其中也有不少中国人的身影,还曾登上热搜引发国内关注。
央视也对此事,进行了实时播报。
这场救援,被称为人类救援史上的一次奇迹。
事件本身,极其震撼。
之后也被多次进行影视改编。
而最新的一部作品,集结了好莱坞顶级阵容。
执导本片的是拍出过《美丽心灵》《阿波罗 13 号》《极速风流》等佳作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朗 · 霍华德。
主演一个是《指环王》的「人皇」,维果 · 莫滕森;
另一个是《狙击电话亭》《杀手没有假期》的型男,科林 · 法瑞尔。
豆瓣开分 7.9。
但很快口碑发酵,目前已经涨至8.3,甚至还有上升的空间。
这个分数,已经拿下今年好莱坞真人电影的最高分。
这绝对是今年不可错过的一部好片。
今天,就让鱼叔来说说它——
《13 条命》
Thirteen Lives
故事发生在 2018 年 6 月。
泰国一支少年足球队,在训练后去当地一个洞穴探险。
该洞穴,是当地一处有名的观光景点。
没想到,这年汛期提前。
也好巧不巧,就在少年们进入洞穴后不久,开始下起了磅礴大雨。
雨水迅速灌入洞穴之中,堵住了大部分的通道。
12 个男孩和 1 个教练,在洞穴中彻底失联。
在发现孩子们被困在洞里后,当地政府迅速展开救援活动。
但是想救出他们,实在太难了。
第一大难题,水位难以下降。
来势汹汹的汛期,带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水。
军援人员不得不用多台重型水泵,昼夜不停地抽水。
但收效甚微。
曾经有过记录,抽出 160 万公升的水,水位只下降了 1 厘米。
有自告奋勇的水利工程师,找到问题所在。
这种洞穴,通常在山上有数不尽的小洞联通。
雨水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灌入洞穴内。
堵不住这些洞,任凭山下的水泵抽水再多也无济于事。
但是,洞实在太多了。
唯一的办法,只能将山上的雨水引导至别处。
但,代价很大。
需要淹掉山下的大片农田。
当地农民们为了拯救孩子,自愿牺牲了庄稼。
?
然而,即便如此,洞穴里水位依旧很高。
短时间内,除了个人潜水,无法正常通行。
这就遇到第二大难题,洞穴潜水极其困难。
洞穴潜水,是非常危险的。
首先,无法紧急逃生。
普通潜水如果遇到情况,可以向上浮。
但洞穴只有一条道。
上下左右全是死路。
其次,洞穴内部情况很复杂。
该洞穴是泰国第四长的洞穴系统,地下绵延数千里,崎岖险要。
而最窄处勉强只有肩膀宽,只能卸下装备,以手持方式穿过。
再者,洞壁布满坚硬砾石,和锋利的锯齿。
而洪水混浊不堪,能见度低。
稍有不慎,轻则划破潜水服,重则撞得头破血流。
泰国救援队通过潜水最远达到了洞穴的「T 型口」,距离入口 1.6 千米,用时将近 4 小时。
依然没有看到孩子们的踪迹。
对于水性好的军人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泰国一名经验丰富的特种部队队员,就遭遇了不测。
在行至半途中时,突然发生意外,氧气瓶泄露。
等到他处理好,氧气含量直接降到临界。
他只能赶紧往回游。
然而,不管多么拼命,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回到出口。
最终氧气耗尽,溺水而亡。
幽黑寂静的洞穴里,他换换落倒。
他发不出任何喊叫。
而我们除了几声咕噜的气泡,也再听不到一片声响。
这段情节,取自真实人物原型,毫无夸张。
而此时,13 人还没救出来。
就已经搭进去了一条人命。
这场任务,该如何完成?
当然,有真实事件在前,本片在剧情上自然没了悬念。
再加上,这也不是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泰国导演就曾拍过一部电影《营救野猪队》。
野猪队,就是那支少年足球队的名字。
然而,本片拍摄非常敷衍,豆瓣只有 5.5 分。
后来,华裔导演夫妇金国威和伊丽莎白 · 柴 · 瓦沙瑞莉,也拍摄过一部纪录片。
这次的纪录片,比剧情片还要精彩。
把洞穴营救拍出了大片般的惊险刺激,全程毫无尿点。
豆瓣评分高达 9.0。
而这回的《13 条命》,则由奥斯卡最佳导演获得者朗 · 霍华德执导。
导演没有过度渲染戏剧化冲突。
而是非常克制地捡取了事件的重点,进行还原。
因为他知道,事件本身的魅力,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
他也没有拍成好莱坞传统的「白人至上」套路,而是用更广义的视野去再现这场国际救援。
救援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最开始难免沟通不顺畅,甚至造成矛盾和误会。
主人公,是两位英国的潜水员。
他们是全球顶级的洞穴潜水专家。
然而,刚来时,俩人就遭到泰国救援人员的「质疑」。
一方面,是在泰国的救援中,莫名空降两个外国人,内心自然十分反感。
另一方面,两个英国人不属于军队。
而是一个洞穴救援委员会的成员,听起来很业余。
再加上,两个人年龄不小,体力足不足都成问题。
在救援会上,英国人自告奋勇要去洞穴探索。
但立即遭到了泰国军方的回怼:「你们说了不算」。
两位明明是来参与救援的英国人,反倒觉得成了局外人,只能有些局促地站在一旁。
直到两个英国人潜入洞穴。
两位英国潜水员一直游了五个多小时,终于在一次洞室里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
往远处望去,竟然有零星几个光点。
游近一看,竟然是那 13 个男孩。
全都活着!
出来时,所有人都对他们大为改观。
从之前的反感,到后来的夹道欢迎。
他们突然间享受到了英雄版的礼遇。
除此之外,矛盾还牵扯到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政治因素。
州长原本没几天就要调任,但这起突发事件成了他政治生涯最后的坎。
能否救出那 13 个孩子跟他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
眼看救援进度缓慢,他这才决定向全世界发起求助。
?
?
再比如宗教因素。
泰国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
在救援期间,有高僧前来做法事祈福。
还有忧心忡忡的父母送上求来的护身手链给潜水员。
英国人无法理解,甚至觉得荒谬。
他认为这些对救孩子根本毫无帮助。
但是,大家此行的目标是一致的——
拯救生命。
大难面前,来自不同国界的人都逐渐放下怀疑与偏见。
英国人主动「破冰」,加入泰国会议,为他们指出前进路线。
孩子父母送来的手链,他只默默放进口袋。
最终完成任务回到家时,意外翻出。
会心一笑。
原本彼此不信任的不同国家的人。
最终在一同营救过程中,变成了可以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兄弟」。
每次下水,都会碰拳来一句「祝你顺利」。
自始至终,导演都保持着冷静的叙述风格。
无论是泰国救援队、普通父母,还是外国人、路人志愿者。
都是整件事中普通的一份子。
发生过矛盾,但很快被对生命的挂念冲淡。
生命面前,没有国界。
本片落脚在充满善意的国际合作。
其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成了触动观众的催化剂。
实际上,这些被忽视但无比闪耀的瞬间还有很多。
多到让鱼叔觉得没有拍到电影中非常可惜的地步。
其中就有「被删除」的中国人。
电影中只有简单的中文播报
在事件开始,就有来自中国民间的救援组织关注到这件事。
像平澜公益基金会的周亚辉、李硕等人,都是首批到达事发地的中国人。
之后还有北京绿舟救援队的成员陆续赶来。
他们的相关事迹都曾在微博上引发关注。
到达营地后,他们发现还有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救援队伍。
平澜公益基金会的王珂曾回忆当时的一个细节:
当时队伍里有人带了国旗去泰国,可到了营地一看,没有一面国旗。
众人商量后,一致决定不挂国旗。
王珂接受参访时回应:
「我们是国际社会的一份子,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番话一度在国内引起不少争议,但这却体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在生命面前,可以放下所有隔阂。
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珂还特意叮嘱不要强调具体身份:
「只要写中国人在国际救援中亮相。」
中国救援队部分队员
了解这点,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本片淡化中国元素还能口碑攀升。
不是刻意,而是本就如此。
这场救援中,没有国别、信仰、身份等方面的差别。
只有救援人和被救者。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被电影「忽视」的鲜活例子。
比如,中国救援队帮助改善了救援补给线路。
跟美澳联手,24 小时作业,将输送补给效率提高 4 倍。
另外还带来了水下测控无人机和洞潜专业装备。
这些可以用来测试之后的潜水路线,并现场教授海豹突击队使用方式。
再比如,电影中刻意夸大了潜水能力。
每个潜水员全程只靠两个氧气瓶,这在现实中显然不可能。
实际上,当时是中国潜水员跟海豹突击队一起合作将尽可能多的氧气瓶放置在潜水路径沿途。
他们通过军方从全国征集氧气瓶,再用人力沿途布满。
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上保证氧气的供应充足。
随着救援结束,这支国际团队重新回归自己的生活,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2018 年的《户外探险》杂志曾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插曲:
绿舟救援队的孟志刚和曹彩宏在机场等候飞机时,受到了泰国群众源源不断的道谢。
尽管语言不通,但挡不住扑面而来的热情。
有个女子路过送水还说了几句泰语,救援队队友没听懂。
不一会儿,女子转身回来了,递过手机,上面有着翻译的几行字:
「谢谢你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图中身着黄色队服的 5 名 ” 绿舟应急 ” 队员从左到右依次是孟志刚、曹彩宏、王旭东、王林和杜连洋。
灾难让人触动,而人心让人感动。
救援故事本身的震撼力度,早已盖过对电影本身质量的关注。
因为相较于总会被克服的天然灾难。
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是灾难面前那份跨越国界的大爱。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