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萧山首发作家胡宏伟想与你谈谈老鲁与这个伟大时代插图

  2021年7月,著名财经作家胡宏伟的《鲁冠球:一位中国农民、改革者、企业家的成长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7月9日,新书在萧山区鲁冠球精神展陈馆首发。

  鲁冠球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集体偶像,建党百年之际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本书出版之际,作者胡宏伟接受了小时新闻记者专访。

  这是我写作冲动非常强烈的一本书。

  2020年最后一天,胡宏伟写完最后一个句号,《鲁冠球:一位中国农民、改革者、企业家的成长史》终于完成。330个夜晚,400万字的素材,20多万字的书稿,这是他写作耗费时间最长的一本书,透过老鲁,我想写的是我眼中的那个伟大时代。胡宏伟说。

  《鲁冠球》萧山首发,作家胡宏伟想与你谈谈

  老鲁与这个伟大时代

  一人与一个时代

  胡宏伟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1986年底。当年秋,21岁的他从杭州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担任农村记者。

  当时,鲁冠球已经是全国新闻人物,声望如日中天。前一年他刚被《半月谈》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1986年春,新华社长篇通讯《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配以编者按和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规格之高、分量之重十分罕见。

  21岁的胡宏伟采访鲁冠球,第一印象是他很谦逊。这样一位新闻人物,面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记者的提问,是低下身去听的。这让胡宏伟第一次感受到老鲁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个好人。在胡宏伟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鲁冠球最强大的不是商业成功,而是道德力量、人格力量,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今天的大企业出问题,那一定是人出了问题。在这一点上,老鲁是一盏明灯。

  在之后30多年中,胡宏伟与鲁冠球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直到鲁冠球去世。但他觉得,自己并不是距离鲁冠球最近的采访者。不过,这也是一个写作优势——保持半步距离,既能看清他的全部精神世界,又能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避免过于浓烈的感情,尤其是老鲁这种人,他身上有光芒,我需要让自己情感之外保持理性。

  我不想仅仅是记录他的一生行状。胡宏伟说,为了创作这本书,他看过众多同类作品,各种身份的作者,已经把老鲁的故事讲了很多。胡宏伟对自己的书有几个期待,第一个是站得更高一点。

  在本书中,旁引的资料很丰富。比如第一章《生于钱塘江畔》先写萧山史,写到萧山络麻等农业生产;第五章《最重要的一次签字》写鲁冠球在经济改革上先行先试,从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写到了福建的经济改革。

  胡宏伟从1986年进入媒体,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浙江经济有深刻的认识。老鲁伟大,但他也是一个人,是时代造就了他。胡宏伟认为,写一个人物,知人论世,必须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把思维拔高。

  对这本书第二个期待,是写出历史纵深感。胡宏伟想写出来:当鲁冠球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他的决定与时代有什么内在关系;同时代的人们做了什么,为什么鲁冠球完成了这些事。他要为鲁冠球的人生刻上中国历史的坐标。

  330个晚上,400万字材料

  为了完成这本书,胡宏伟花了330个晚上,每个晚上用三到四个小时写作。很多时间花在文献资料的收集和考证上。

  他总共准备了400万字的材料,其中包括各种回忆录,所有出版过、未出版过的书——包括吴晓波、王旭烽曾合写但未完成的一本书。他还曾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一本1988年出版的《鲁冠球少年时》,书的原价是0.6元,他花31元买下。

  为了还原鲁冠球一生各种各样的细节,除了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更需要花费精力去考证,纠正谬误,拨乱反正。比如产权制度变革的尝试,具体是在哪一年,很多当事人记不清了,广泛流传的是1988年。胡宏伟找到了多份原始档案,发现万向的产权改革方案在1985年有了第一版,1989年正式出台。他在书中还引用了鲁冠球关于改革的观点,出自他1986年撰写的《集体股份制是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好办法》一文。

  写作的过程中,胡宏伟觉得自己入戏了。在2020年,他几乎每天晚上都拿出三个多小时写作。每天晚上长则一两千字,少则两三百字——写得少是因为要考证材料。

  在长途飞行中,胡宏伟也都带着电脑,在飞机小桌板上码字。只要有超过一小时的空隙,他就会让自己进入写作状态。我把所有空闲时间榨干了。胡宏伟很享受写作的过程,他沉浸其中。

  胡宏伟觉得,这本书的写作也有遗憾:就是老鲁不在了。

  如果他还在,胡宏伟想跟他聊20多个小时,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都能解决。一个人在房间里写作的时候,胡宏伟很想问老鲁:当年你是这样想的吧?是或不是?

  老鲁没办法回应,胡宏伟只能通过大量的材料梳理逻辑,推想老鲁的人生细节。但很多时刻,胡宏伟感觉到老鲁离自己很近,老鲁就在他身边。

《鲁冠球》萧山首发作家胡宏伟想与你谈谈老鲁与这个伟大时代插图1

  他的底色是农民

  书名最后定为《鲁冠球:一位中国农民、改革者、企业家的成长史》。

  鲁冠球比企业家更重要的身份是改革者,这是2017年鲁冠球追悼会时候胡宏伟的文章已谈过的。他觉得鲁冠球身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底色,就是中国农民。

  这也是老鲁对自己的定位。在万向集团内部,老鲁被称作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胡宏伟说,有一种说法是,老鲁没有种过地,还能不能叫农民?种没种地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代表谁的利益。

  1944年出生的鲁冠球在萧山农村长大,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曾说:我是农民,其实我没种过地,对自己今后想干什么我很清楚——不种地。我觉得农民吃不饱、穿不暖。目睹了父辈在土里艰辛地刨口粮,鲁冠球不想再受穷受苦,这是他义无反顾投身创业的原因。

  他很早摆脱了贫困。1969年,鲁冠球骑上了158元的永久牌自行车、戴着120元的上海牌手表。但他觉得,只有带领更多的乡亲、农民兄弟致富,才是人生的意义。

  1983年,因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第一个个人风险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成功,根据合同,鲁冠球赢得奖金8.7万元,但他没有拿,而是全部捐献给企业。

  三年后,在杭州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鲁冠球被邀请去上党课,他的题目是《通往共产主义的路就在脚下》,他说:不能光为自己富,要带领群众共同勤劳致富。

  今天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在胡宏伟看来,鲁冠球是共同富裕浙江实践第一人。

  胡宏伟曾长期任新华社农村记者,他觉得那个岗位对自己很重要:它让我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能了解中国。这是他与鲁冠球价值观相同的地方。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改革为什么出发,改革往哪里去。胡宏伟说,不论从GDP还是科技进步,浙江与广东、江苏比都没有绝对优势。浙江真正值得骄傲的,是城镇人均收入20年来全国第一,农民人均收入36年来全国第一。

  浙江现象的关键在于,这个社会的主角和幸福的真正内涵,是人,是无数民众,鲁冠球用一生告诉我们的,与这一点高度吻合。

  2020年最后一天,零下3℃的晚上,胡宏伟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默念这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句话,既是对疫情的回应,也适用于鲁冠球一生的定位,更是伟大改革开放40年里,组成这个时代每个群体的精准写照。

  (原题为《

  萧山首发,作家胡宏伟想与你谈谈 老鲁与这个伟大时代》。编辑张钟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